拜心理學家與教育工作人員的努力,EQ (Emotional Intelligence, 情緒商數) 的重要性已被廣為接受,甚至在教育意義上超越了智商 (IQ)。畢竟,智商在某種程度上不容易增進,但情緒商數確有很大的成長空間。 


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情緒商數,或說情緒管理的重視程度更是有增無減,能在課業上有所成就固然另人欣喜,但父母們莫不期待孩子能從小養成好的情緒管理習慣,無論是與他人的溝通及關係建立上都能健康、順利。 

然而,要教導孩子情緒管理,父母們大概會睜大雙眼問道:「怎麼教導一個連大腦都尚未發展完全、『直來直往』的孩子情緒管理? 他們連最基本的情緒控制都很有問題啊!」幾年前著名的「肯德雞」廣告也許最能道出父母們的心聲,一不如意就在地上扭動加吼叫的小生物……要如何做到情緒管理呢?
 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情緒管理並非一個籠統的概念,而是可以透過培養不同的能力來達成。以下就參考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師 Dr. Laura Markham 及親子作家 Chelsea Lee Smith 的建議 ,來看看如何完成這似乎不可能的任務吧!

認識不同的情緒

首先,學習各式各樣的「臉」。生氣、傷心、無奈的臉,各有什麼樣的特色? 哪裡不同? 雖然坊間有許多書籍與教具可供使用,但最棒的示範還是非父母親莫屬啦!透過活生生的表演,親子間不但能擁有無限寓教於樂的歡樂時光,孩子更能清楚分辨不同情緒間,例如,傷心、失望、煩惱這些情緒與心理狀態有何差異? 

反應在生理上 (不是只有表情喔) 會有什麼狀況呢? 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快、胃痛、呼吸急促等現象,對孩子而言並不容易察覺,且常常在察覺前就已經「行動」了。為了能讓孩子確切地明瞭各種重要的生理現象,父母平常在家就可以跟孩子一起「演練」。透過一些日常瑣事所引發的情緒,例如被父母責罵,引導孩子去瞭解「原來這就是心跳加快啊」「我生氣時呼吸會加快呢」。

 

父母的陪伴

協助孩子情緒管理最好的方法,即是父母的陪伴。「我已經給他方法如何辨別跟處理情緒了,為什麼還一定要陪伴呢?」陪伴代表的是父母的接納與肯定:接納孩子對人事物產生的情緒反應,及發洩上的需要;肯定孩子對事物的看法,即使與父母不同調。 

父母的陪伴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,讓他們能在其中進行「情緒實驗」,摸索出什麼樣的行為是能讓自己好過、又能被社會所接受。父母在陪伴的過程也能觀察孩子,瞭解孩子個別的需要。而當情緒平復、孩子可以進行理性的溝通時,即可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孩子,協助他們成長。由此可見,少了父母的陪伴,讓年幼的孩子單獨面對情緒波動,是件很不容易的任務。

 

強烈情緒的另類抒發

人類的本性,驅使我們在經歷激烈情緒時會出現大吼、揮拳等破壞性行為。倘若允許孩子出現類似的行為,輕則可能損毀物品,重則傷人傷己;然而,壓抑也非解決之道,畢竟情緒需要的是適當的管理,而非刻意的忽略漠視。因此,當孩子感受到強烈的情緒,例如憤怒時,「怎麼適當的發洩」即非常重要。 

擠壓球 (squeeze ball) 等提供孩子可以「用力」使其「變形」,可讓孩子釋放壓力又不會造成破壞,且可隨身攜帶的物品可說是首選。另外若場地允許,也可使用泡棉等物體敲打牆壁或硬物,也可得到不錯的效果。 另外,有些孩子在感受到強烈情緒時,並不傾向使用破壞性行為發洩,這樣的孩子則可建議多做一些「拉長時間」的活動,例如運動、閱讀等。從事這些活動時,孩子可自行決定需要的時間,讓自己在重新接觸人群前有足夠的時間冷靜下來。

 

發展問題解決的能力

情緒是生命自然的行為,在引導孩子瞭解何為情緒,並陪伴他們經歷後,接下來不能少的過程即為「問題解決」。情緒的起伏代表生活中的一個「訊息」,這訊息引領孩子去面對一個可能自己無法面對的問題。例如與同學起衝突,也許代表孩子過去的溝通技巧已不足以運用。類似的難題,光靠孩子自己努力很可能是解決不了的。 

父母儘量不要在「勢頭上」意圖教導孩子,而是待情緒平復後,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進入到問題解決的階段。另外,問題解決通常需要好幾次的努力,歷經「準備
練習嘗試失敗再準備」的過程,最終才能找出最佳解決之道,因此,父母的陪伴與智慧在這過程終將顯得非常重要,而這反覆的自我探索過程,將讓孩子受用無窮,也可說是父母能給孩子的無價之寶。

 

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

有時,父母期待孩子在接受十八般武藝訓練後,應能「洗心革面」,表現出全然不同的行為模式。然而,一個巴掌拍不響,如果父母在與孩子的應對進退並沒有相對應的成長,孩子的努力可能也是枉然。 

例如,為了處理孩子不高興就躺在地上哭鬧,父母準備了擠壓球,也陪著孩子瞭解失望、憤怒、傷心等情緒特徵,也一同練習被拒絕後、除了躺在地上哭鬧以外的其他可能。但是,父母自身卻仍舊缺少一套「快速冷靜」的方法,導致一旦孩子嘗試失敗、又躺在地上時,自己也禁不住暴走......在父母無法冷靜的前提下,孩子的學習效果也容易打折扣


畢竟情緒是對於人事物的「反應」,當孩子努力學習時,我們是否能也因著他們的成長,而有所改變呢? 

 

要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,需要親子合作、嘗試、及一點體諒彼此的幽默感。雖然不易,只要有父母滿滿的愛為後盾,孩子必能完成這堂精彩的人生必修課! 

 

 

※【in媽咪育兒新知】授權轉載原文出處【情緒管理,從現在開始!

 

喜歡本文請按~對醜爸專業服務有興趣的朋友,請參考醜爸懶人包來囉!  ,或來信至 beparentstogether@gmail.com 喔,謝謝大家!  

 

(文章歡迎引用、轉載,但請留言、或是email跟醜爸說一聲喔~)

======

延伸閱讀:

為什麼做不到? 

為什麼做不到? 之「教養藝術 vs.教養科學」 

當心,女孩霸凌! 

大安森林公園的暴走爸-2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