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通常都以 "心理" 的角度來看「孩子情緒發洩」,因此會鼓勵家長不要去壓抑孩子的情緒,想哭就給哭,或者是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找到替代方案。這樣孩子能擁有較為健全、健康的心理,提高挫折忍受力,當然也能增進親子關係。

但我比較會以 "社會/人際關係" 的角度看:

家庭自幼理應是孩子情緒的出口,如果持續被禁止在家擁有表達情緒的權力,他們漸漸地就會尋找其他出口—例如在學校出現行為問題。到了青少年,同儕就成為唯一"懂他們的人"。但麻煩的是,無論是師長還是同儕,幾乎無人有那個能力(及意願),無條件包容我們孩子的情緒

如果我們不願意讓他們在家裡得到適當的宣洩,他們是否無處可去?

-------------------

因此,只要我還能抓住理智,就會不斷提醒自己:

如果我不包容他們,誰會?
如果我不接納他們,誰會?
如果他們在家裡不能哭,哪裡可以?
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,那家對他們而言有什麼價值?


如果我在他們陷於情緒中時選擇逃開,那這爸爸對他們而言有什麼意義?

這一連串的提醒,幫助我儘量做到讓孩子再多一分鐘,表達他們的情緒。

-------------------

我知道,少這一分鐘,你們仍舊是很棒的孩子,還是會交到超酷的朋友;我也從不擔憂你們將因此有什麼心理創傷、或是缺乏安全感什麼的。

你們不需要這一分鐘,成為理想中的好孩子;

但我需要這一分鐘,學習做你們理想中的好爸爸。

晚安,親愛的孩子們。


children-788782_640.jpg
(source: https://pixabay.com/en/children-childhood-feelings...)

喜歡本文請按分享~對醜爸專業服務有興趣的朋友,請參考醜爸懶人包來囉

FB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ddyugly
討論區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39924159549560/

======
延伸閱讀:
大安森林公園暴走爸!
情緒管理,從現在開始!
面對大孩子的情緒風浪,你準備好了嗎?

處理孩子的情緒波折,也是面對自己的人生功課 (上)

arrow
arrow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