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像小孩一樣真好,無憂無慮!」
「小孩子嘛,哄一哄就好了!」

這兩句話是不是耳熟能詳呢?

當看見孩子天真無邪的笑顏,就覺得「大概只有沒煩惱的人才能如此開心吧!?」的確,大部分年幼的孩童並不會有所謂的煩惱—食衣住行育樂皆有疼愛他們的長輩準備妥當。但是,沒有煩惱並不表示也沒有「焦慮」喔!普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「分離焦慮」及「陌生人焦慮」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上述的兩種焦慮行為通常是可預期的,因此父母們要不就是本能、快速地以「拿掉焦慮源」為處理方式,或者會做足功課來好好處理。例如,遇到媽媽要去上班、孩子必須上學的分離處境,拿掉焦慮源並非上策 (甚至不在考慮的範圍內),因此大部分父母會針對這情況與老師溝通、群策群力。

但……如果孩子的焦慮反應是非預期的,且不清楚原因為何,準備不及的父母即會開始採取一些「通常有效」的方法,例如不斷地強調「沒事沒事,你很安全啊,把拔馬麻都在這裡!」試了幾次後倘若無效,可能會開始說道:「你在哭什麼呢? 沒什麼好哭的啊,來來,這裡有你最喜歡的糖果!你看,是消防車耶!我們趕快過去看喔伊喔伊!」最後,在試無可試,路人不斷側目後,「威脅」即成為不得不為的最後手段了。

的確,孩子雖無煩惱,但不時會有可預期、不可預期的焦慮;而當努力不斷的「哄一哄」也宣告無效時,為人父母的我們可真是傷透腦筋啊!

一個我們常忽略、卻讓孩子焦慮的原因

引起孩子焦慮的原因有各種可能,畢竟,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,一切其實並不是那麼友善。講話、笑聲震耳欲聾,大人們都想捏捏他們的小臉;另外孩子正不斷地在探索世界。一方面他們樂在其中,但另方面他們也隨時在接受「驚喜」:衝過去摸狗被嚇到,摘花時被刺到,跟大哥哥打招呼結果被推了一把……。

然而,有一個我們常常忽略、但其實非常關鍵的原因,是「父母對於孩童焦慮行為的反應」。心理學及行為科學研究已多次確認,「焦慮情緒」具有極高的傳染性。我們自己應該都經歷過父母回家時滿臉愁容、說話帶有不滿、緊張、甚至憤怒的口吻時,其他成員們都會很快地做出回應 (躲回房間、盯著電視不講話…等等)。

同樣的,我們焦慮的情緒也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的行為,即使只是小嬰兒,也能感受到照顧者的情緒與心境。因此,有時孩子嚎啕大哭我們卻不知所以然時,可能就是自己緊張、慌亂的心情「傳染」給孩子。或者,孩子因其他不知名原因感到焦慮而哭喊時,父母可能因為環境的關係 (例:在公共場所),或者安撫無效後開始也產生焦慮 (從小孩傳染給父母),進而加重孩子哭鬧的行為。


nateone-3834716305.jpg

哇,那該怎麼辦呢?

1. 冷靜!

心理學家指出,在有幼兒的家庭中,顯而易見、有能力停止焦慮傳染的,只有父母。父母必須先開始做到「冷靜」,阻斷焦慮情緒的傳染,其他的安撫行為才能發揮作用。倘若在不冷靜的狀態下拼命嘗試安撫,孩子只會因感受到父母焦慮的情緒而更加不安,最後演變成災難一場。 許多父母在情急之下,以為「做對的事情」就可以讓孩子情緒平復,殊不知在雙方同時焦慮的情形下,不停地嘗試「絕活」很可能只是更加深自己的挫折感,導致惡性循環。如何讓孩子擔心憂慮的心情能因著我們的冷靜而漸漸穩定,是父母很重要的一項功課。

2. 改變 “人”或 “情境”

  • 如果身邊有人可以幫忙,請趕快易手:「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」,即使知道對方不會比你更懂孩子、或是孩子比較黏你,但讓自己即使僅有二分鐘的冷靜期,之後再接手安撫孩子,也勝過於浮躁地不斷嘗試。甚至,有時因為對方跟孩子的關係不如你親密,反而更能冷靜的處理孩子的情緒。

  • 趕緊離開現場。雖不知焦慮源為何,但情境的轉換通常能達到注意力轉換的效果—孩子及父母的注意力都是。不知你是否有經驗,當半夜孩子哭個不停時,一走到戶外就停下來、開始東張西望,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? 即使呼吸不一樣的空氣,都能讓人煥然一新呢!

3. 慢!

現代人的焦慮感常來自「急」與「快」。當孩子哭的愈大聲,我們的心七上八下急的不得了時,自然在動作、語調、甚至呼吸上都快了起來,即傳達出焦慮的情緒。情緒會影響行為,同樣的,行為也能改變情緒當孩子慌亂時,儘可能保持「慢」。慢慢地抱起他,緩緩地搖晃,溫柔地與他說話,輕輕地拍撫。這樣不但孩子能感受到穩定的力量,隨著慢動作的進行,我們也更能讓自己保持冷靜,而不至於因為急、快而讓自己的心情更難平復。

下次面對哭個不停的孩子,不餓不冷不熱不痛不溼不累,那是怎麼了? 親愛的父母,找人接手,改變環境,慢慢地行動……試著先冷靜下來喔!

與你分享~^^。


in媽咪育兒新知授權轉載原文出處【

喜歡本文請按分享~對醜爸專業服務有興趣的朋友,請參考醜爸懶人包來囉

FB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ddyugly
討論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39924159549560/
======
延伸閱讀:
再多一分鐘,讓孩子在家可以表達情緒
面對大孩子的情緒風浪,你準備好了嗎?
如何引導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事?
有一天孩子終究會離家...「空巢期」父母給年輕父母的 9 個提醒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