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那個媽媽好奇怪喔,怎麼一直口中念念有詞?」
「對啊,那個小 baby 是聽得懂嗎?」
「他該不會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吧?!」

不少父母喜歡從孩子一出生,即開始不斷地對他們說話,包括邊換尿布邊說,出門打針要先告知,走在路上不停讓孩子知道經過哪裡/聽到什麼聲音/目的地到了…..簡言之,就是不斷跟孩子說話,好像他們都聽得懂似的。

許多醫生及心理學家相信,這樣做對孩子的認知、語言、甚至情緒發展,都有非常正面的幫助;照顧者自己也能透過說話來穩定情緒。 

那對於大孩子呢? 4、5 歲的孩子這樣做還適當嗎? 

語言學習仍需大量模仿/引導

不要說孩子,連成人也常常需要透過「模仿」來學習正確的語言。例如,當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場合,可能不會主動詢問,而是默默觀察、試圖模仿這裡的人說話有無特殊語調? 遣詞用字是正式還非正式? 允不允許情緒性字眼? 對於觀察、理解能力還未臻成熟的兒童,透過模仿照顧者的語言更是重要

因此當無論在家、還是外出,我們把自己的思考過程「說」出來,讓孩子可以模仿、成為己用,未來遇到類似情境時,也能有樣學樣、幫助自己思考。例如,我在找東西時會邊說邊找,「我上一次是在那裡用剪刀?」「為什麼要用剪刀?」「用完有拿給誰嗎?」「會不會是其他人拿走了? 我去問姊姊好了。」 

漸漸地,我們家孩子在找東西時也會開始「自彈自唱」,效率也變好了!

「說出來的情緒」較容易面對

「說出來的情緒」指的不是詛咒、國罵等「情緒性字眼」,而是「描述自己的情緒」。例如,「我現在好生氣! 我不喜歡你跟我這樣說話! 太大聲了….我不喜歡!」當情緒被說出、被聽見之後 (當然也需要旁人的接納,而非壓抑),它 (們) 成為我們要去面對的事實,而不是潛伏在攻擊性行為/語言底下的秘密

把孩子的情緒說出來,也是同理他們的第一步。

「你的玩具被搶走了,你很生氣,也覺得很不公平,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你。」
「你很生氣,要把玩具搶回來,因為那是你的。」
「我要保護你,不能讓你過去搶,我們一起來想別的辦法。」
「很生氣! 不能去搶! 還有什麼辦法呢?」

把這些「內心戲」一個個說出來,孩子聽著大人把受挫的情緒漸漸導引至問題解決時,注意力也有機會轉移,讓憤怒情緒不在那麼強烈。同時,也邀請孩子一起想辦法,或是簡單的二選一,而非不斷地告誡他們「你不可以這樣」「我知道…但是….」。雖然學習過程緩慢,孩子模仿照顧者的語言,在未來面對挫折情緒時遲早會發揮功能喔。

父母練習說,有助穩定自己情緒

有位爸爸曾問我「怎麼講都不聽啊,只能把他拉住…除了等他再長大點,這樣講出來還有什麼好處?」

回到上一點中提到的「當情緒被說出、被聽見之後 (當然也需要旁人的接納,而非壓抑),它 (們) 成為我們要去面對的事實,而不是潛伏在攻擊性行為/語言底下的秘密。」我們可以發現,有時即使孩子不領情,我們也會因為自己把情緒/感受/想法說出來了,而感覺心比較靜

「你不想離開遊樂場,你很難過、也有點生氣。」
「媽媽該怎麼辦呢? 你不想走,但我要回家煮飯,不然退冰的肉就不能吃了。」
「我可以再等 5 分鐘嗎? 可是 5 分鐘後你還是不走怎麼辦? 但也許再 5 分鐘我可以想到新的方法。」

如果這些話只是悶在心裡「想」,通常只會更感到頭暈腦脹,脫口而出的,大概就是「數到三!」及崩潰大哭的孩子了…。 

但是請不要這麼做…

有人可能已經發現,「做什麼就說什麼」的行為好像似曾相識……不就是父母輩很常使用的絕技「碎碎念」嗎?

與本文強調的「把行為及情緒用語言表達」相較之下,碎碎念、或是嘮叨的心理動機,是出自於「焦慮」;為了排除自己的焦慮感,所以把什麼事都掛在嘴邊,即使對方根本沒有回應、甚至雙方沒有互動。當人在碎碎念時,目的是為了改變他人的行為,而非專注在調整自己

當發現自己開始重複敘述別人做了什麼、哪裡不好、應該要怎麼做時,建議先停下手邊的事,深呼吸,聽聽自己的焦慮是什麼? 可以怎麼處理? 倘若帶著焦慮與孩子互動,結果不難想像囉。

雖然成人、甚至孩子都已具備使用內化語言的能力,但在面對不熟悉、或是高情緒強度的情境時,透過描述並聆聽彼此的想法與感受,讓自己感到被接納、被理解,可能是孩子年幼時更溫暖的陪伴方式喔!
 

2938099685_fb03c98544_b.jpg

in媽咪育兒新知授權轉載原文出處【給孩子最溫暖的同理:把話說出來!

喜歡本文請按分享~對醜爸專業服務有興趣的朋友,請參考醜爸懶人包來囉!

FB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ddyugly
討論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39924159549560/

======
延伸閱讀:
自信,從培養健康的自尊心開始!
與親愛的人在「連結」中道晚安
父心漢の口白歌:身教到底要教什麼?
『懲罰/獎勵/威脅/妥協』漸漸無用? 你可以試試…

arrow
arrow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