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當被大人催促著、指責著,小時的我腦海總是浮現千百個OS:「我又不是狗! 幹嘛看到人就要叫?!」XD

內向者真的不喜歡陌生人嗎? 好像也不盡然。但當把「竭誠歡迎 + 懂事有禮」單一化成「一見面就要大聲問候」,實在是搞死當年那憐幼可黏的捲毛小胖子了。

為什麼一見面一定要打招呼呢? 你看到我我看到你你知道我幹嘛去我知道我幹嘛來,不能就大家先各自坐下,靜靜心、潤潤喉,再點個頭呼聲名嗎? 為什麼要先打招呼才開始認識? 難道不應該是先認識才打招呼嗎?


自以為的先認識才打招呼

怎麼認識? 大家在同一空間相處一陣、互相觀察,漸漸地就會有一些吸引、互動的機會,這是一種初步的認識,然後就可以自我介紹、打招呼啦!!

你說這是我邁入中年時的後見之明? 跟你說個秘密,上述策略是我只要沒有長輩師長、或社會壓力 (例如到一個面試場合) 逼迫,乍到陌生環境、遇到陌生人時的一貫策略。

從小學三年級轉學的第一天開始。


不是常見面的親人就免疫

小學四年級時阿公阿嬤搬家,於是我們開始有了幾乎每週「去長輩家坐坐」的行程;這行程最讓人不耐的,肯定是「叫人」時刻了。
 

「快叫阿公阿嬤。」
「…………….」
「叫阿公阿嬤啊!」
「(很小聲+含滷蛋)」
「阿這個小孩是啞巴喔?!」
(阿嬤受不了出劍了)
(老北老木感受到劍氣就從我後方使出一陽指猛戳)
「大聲一點! 叫阿嬤!!」(阿公老神在在其實看到孫就開心了)
「阿嬤….」
「這個阿正齁從小就不會叫啦,臉又臭,我們阿淵就很懂事………」

(阿嬤式的連環補槍,本人已坐定吃水果,老木=媳婦 趕緊跟上安撫)

 

回家前說再見的還要再寫一次嗎? 不用了吧~~~~。

這樣好幾年,自己的阿公阿嬤,幾乎每個禮拜都要見面,但我就是有個不知名障礙,一直到要上高中前才撥雲見日。其實我也不知道那個障礙是要保護什麼? 懼怕著什麼?

我只記得,既然你知道我要來,我也來了,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大聲講話、四處嚷嚷? 阿就走進去,等我想講了,不就講了嗎? 

阿嬤我知道妳沒別的意思啦,是我毛太多~。


孩子,請帶著我接納的心長大

那我怎麼教小孩? 都不要求他們嗎?

我一貫的方式都是很清楚地邀請他們「打招呼」,對方也可以看、或聽見我對孩子的邀請;如果他們不願意,我會建議替代方案,例如揮揮手、High Five、或是和別人分享他們手中的東西 (例: 玩具)。如果最後都不要,我會接受他們的選擇,並跟他們一起承受任何可能的眼光、言語。

這個方法,是從我十幾年挫敗、不被理解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的,因為雖然後來學會了偽裝、表現出令人喜愛的彬彬有禮 (其實有機會就會立即故態復萌XD),但我從來沒有在童年的勉強中學會尊重,及被尊重。

現在的我,也許沒有能力第一時間讓每個人理解我的選擇,但至少我願意跟孩子一起承受不理解、或理解但不接受的眼光;這份體貼,是來自於我的父母:雖然他們現場希望我能配合,但回家從不多做責備的包容。

內向的孩子,路會自己走,可以走得很好;
但帶著父母接納的心一起走,會更好。

與你分享。

DSC_0018.JPG

喜歡本文請按分享~對醜爸專業服務有興趣的朋友,請參考醜爸懶人包來囉

FB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ddyugly
討論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39924159549560/

======
延伸閱讀
內向,是我的氧氣
溝通是為了和孩子連結,不只是當個好媽媽
父母暴怒有效,因為至少孩子會聽?
父心漢の口白歌:不怒而威,二句話就震攝孩子,超強?

arrow
arrow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