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看過上集 懷疑家裡的中年級生已經青春期? 是「前」青春期啦! (上) 了? 那就不多說,直接進入重點! 


放下你的權力吧!(至少暫時)

「權力」這檔事可說是近代教養的謎團,很多人說父母不該權威、要跟孩子權力平等,但馬上給一堆附註:「如果有危險的時候就不一樣啦….如果影響到他人就另當別論囉….」。由此可見,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父母是需要權力,方能有效教養。

然而,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大多數父母裡的一隻,為了和前青春期、青春期的孩子相處,至少我們得學會「暫時」放下我們的權力為什麼? 因為權力是真誠溝通的殺手、信任關係的敵人!

孩子很快就會進入青春期,如果想要「儘可能」避免每日不斷上演的衝突,我們須學習「相信、包容孩子,並與孩子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。」這句話在幾年前你可能把它當呼口號,現在則是開始練習的絕佳時刻,否則再幾年,可能就要和孩子重演自己過去和父母間的爾虞我詐、雙方玻璃心碎滿地的劇情。

要相信、包容孩子,第一步就是放下權力。放下權力,我們才能真誠;放下權力,我們才能無條件的支持;放下權力,我們才值得被依靠。因此孩子能夠相信,我們是真心接納他們正在努力成長……喔不,是「真心接納他們成長時會犯下的錯誤」

真心接納他們成長時會犯下的錯誤。
真心接納他們成長時會犯下的錯誤。
真心接納他們成長時會犯下的錯誤。

孩子一定會犯錯,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姿態迎接受挫、委屈、無助的他們呢? 想要改變孩子、懲罰對錯、控制情境、權力無窮的父母,大概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吧? 

青春期近在咫尺,「現在」開始練習放下,非常剛好。


尊重他的想法

「醜爸,有時候他就是不能這樣做啊,怎麼尊重? 如果說尊重孩子但不允許他們的行為,這不就心口不一?!」尊重「想法」,指得是「理解他們的價值觀、接受他們思考的自由」。例如,孩子在學校故意絆倒同學,但堅持不認錯,因為是同學先招惹他,絆倒只是剛好而已。

家規、校規、法律都可以讓孩子為行為付出代價,除非不合理,父母應讓孩子承擔責任。除此之外,孩子是否能保有他心中的「解釋權」? 妳是否能接受孩子願意被處罰,但仍相信自己是對的? 還是做父母的一定要教訓到孩子心悅誠服、五體投地? 如果他相信以惡報惡是合理的,我們能先表示理解、接受他思考的權力嗎?

孩子真心相信什麼,無論如何父母都改變不了,但尊重卻能換來孩子更真誠的溝通;如果父母能接受孩子的想法與情緒,也許他們能說出更多我們不得而知的「秘密」喔。


重新定義家規

幾年前、甚至一年前所訂立的家規,真的還適用嗎?

這是一個機會,和孩子聊聊日常,邀請他們觀察家人、甚至家具的擺設,有沒有什麼發現? 目的並不是一定非改家規不可,而是透過重新定義、增刪這些大家的共識,明白孩子目前的需求,並給他們測試自主性的機會

鞋子太小我們會知道要換,規矩不合適了,也該調整一下囉。


用分享代替說教

隨著孩子年紀漸長,我們說教的功力只會日益深厚XD;然而很少有說教是「新鮮未知」,經常是老調重彈。這年紀開始對於「爸媽的故事」產生極高的興趣,因此與其囉哩吧唆,不如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的故事。例如: 自己曾經傳過什麼紙條? 被老師發現後有多糗?

切記,別在分享中「置入性行銷」說教啊! 「媽媽以前傳紙條也有被抓過喔~所以跟妳說,傳紙條一點都不好,以後不准傳了知道嗎?!」(小孩馬上暈倒)


別輕忽生理變化

每一個主要發展階段都會有生、心理的變化,有些孩子在這個階段情緒波動可能會比較大,食量及需要的睡眠也會有影響。當然,這也可能歸因於外在情境,例如功課增加,孩子自然較易晚睡、疲倦。無論如何,持續注意、觀察孩子的生理現象仍是非常重要的,也許他們現在的過度情緒是因為在適應生理上的挑戰呢!


放過彼此的情緒

10歲的孩子跟6歲、2歲的一樣,都會情緒爆炸 (OS: 其實人不管幾歲都會啦),但差異是他們已經增加了些經驗、甚至還學到一些管理技巧。有時孩子情緒過當,可能是生理影響、也可能是一時衝動,如果父母還是秉持著「你那什麼態度,給我說清楚」,不留情面的指責,孩子除了原有的憤怒、傷心、挫折等情緒外,可能還會覺得「丟臉」

此時的他們,通常都知道「怎麼做是對的」,但還是會做不好、或是忘記。如果父母可以先退一下,放過彼此當下的強烈情緒,給他們時間、空間去想想,甚至可以用行動弭補,會比「立即處理」= 要孩子解釋、認錯,還要有效!


保持連結

如果在兒童時期已經跟孩子有深刻的連結,請繼續堅持那些建立連結的方法! 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持續的不服管教、或是在校表現不佳,開始嘗試「更嚴厲、甚至收回慈愛」為手段來要脅孩子改變。這樣的手段容易激起反抗,更會強化親子間的那一道牆。而且即使在前青春期有效,也難保青春期來個大反撲!

同理、傾聽、接納,這些原則在前青春期仍然大有意義;孩子也許會給你臉色,甚至欲迎還拒,但互相連結的感覺,仍是彼此渴望的。


我還記得,自己在理應蓄勢待發、無限美好的青春期,卻充滿了疑惑、壓抑、甚至和人有許多的對立;我的孩子,可以選擇不一樣的風景。如果他們勇於展現自我,希望我有好好欣賞的能力。「前」青春期,也許就是我們跟孩子,一起跌跌撞撞,但仍舊貼近陪伴,準備好彼此的重要階段吧。

與你分享。

20171119_125645.jpg

喜歡本文請按分享~對醜爸專業服務有興趣的朋友,請參考醜爸懶人包來囉

FB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ddyugly
討論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39924159549560/

======
延伸閱讀:
再多一分鐘,讓孩子在家可以表達情緒
面對要自主的孩子,請避免權力爭奪!
因為他都懂還做,所以我才打的!!
懷疑家裡的中年級生已經青春期? 是「前」青春期啦! (上)

arrow
arrow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