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大家很愛討論身邊那個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(咦)…..在確認完之後,許多家長還是有很深的疑惑:「總叫我們要放手、只會說讓孩子自主,要怎麼做? 你們家中小孩幾歲? 你們一個月家庭收入是不是十幾二十萬? 我們這種平凡家庭是能怎麼做啊?!」

孩子做自己不做自己,父母控制還是放手,關鍵之一就是父母對孩子的「期待」。父母對自己、對孩子的「切實際」或「不切實際」期待,會組合出很多值得我們想一想的問題。我無法回答究竟在你的日常該如何放手,也不想搬大道理來虛張聲勢,就容我以幾張簡易圈圈圖,跟各位聊聊:
 

兩種父母 vs. 兩種孩子

先定義一下主要的四個圈圈: 1、2講得是「父母怎麼看自己」,3、4強調的是「父母怎麼看孩子」。
 

1. 理想的/期待的 父母

期待父母.jpg

想比現在更好,也想比自己的父母更好的典型。脾氣不好去上情緒管理課,副食品只會做三種不夠一定要學會做廿種,小孩愛生氣EQ桌遊買一套全家笑呵呵….此類父母和孩子互動時,是以理想的/期待的自己上身,說出來的話、做出來的事,通常也是「好媽爸『應該』說的、做的」。例如,當孩子已經搞得全家人仰馬翻,媽媽還是會強行運氣,告訴自己「他只是正常精力發洩,沒事的,我應該要包容,怎能生氣呢?」
 

2. 當下的/現實的 父母

現實父母.jpg

此型父母比較直接表達自己,可能也比較能接受現實。例如天氣熱得要死,周末就在樓下中庭混一混,走到小七買個冰吃,傍晚坐捷運到中正紀念堂玩噴水,也是一度讚的好爸媽。跟人去童玩節去墾丁去沖繩不是不行,但這樣拚,孩子的笑容真的有比較甜? 孩子上了一堂游泳課哭好哭滿,就算明天願意來大概也是陪人上課的份,還是趕緊退費看能不能至少拿個50%回來。
 

3. 理想的/期待的 孩子

期待小孩.jpg

這類的孩子在父母眼中,經常是「可以再更好的」,因為父母想要看到的是期待中的理想模樣。所以告訴孩子吃飯嘴巴髒髒要用衛生紙擦不要用手擦,說過5遍後孩子還是做不到,母父就怒了,因為他們是和理想的孩子在互動,做不到自然要開罵開罰。這種孩子,大概就是我們在當紅公視劇裡會看到的。
 

4. 當下的/現實的 孩子

現實小孩.jpg

這類孩子在父母眼中是如其所是的,父母看見他們當下的行為,並給予切合實際的回應。通常父母不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,也較願意讓他們自行選擇。例如,孩子不吃飯,父母看見孩子「不想坐在這進食」的現實,而非「吃飯就要有吃飯的樣子」的理想。


四種組合/互動可能

上述四種類型可以有四種組合,我盡量列出優缺,孰好孰壞在我們心中就是了:
 

A. 理想的/期待的 父母 vs. 理想的/期待的 孩子

A.jpg

開玩笑的說,這大概就是最標準的「逼死自己的父母」了。為了讓孩子活出、持續努力做到父母期待中的模樣,父母相信唯有更嚴格、高標的要求自己。如果孩子需要身教才能學會情緒控制,那X的我就絕對不吼孩子;吃飯是全家的大事,那沒有人可以晚回家或是吃飯時用手機三秒都不行。

這個家庭會看起來很美好,因為大人不太因為孩子做不到而破口大罵,孩子的表現也可能比一般同儕都優秀,甚至全家人會一起維護這個好形象而共同努力著。但大人仍對小孩有很多不滿、不斷要求而容易內傷,不願意讓孩子喘息 (我都撩下去了你有什麼好抱怨的);在如此完美的家庭下 (救命啊我媽竟然連吼我都不會),孩子有更高的機會壓抑自己。
 

B. 理想的/期待的 父母 vs. 當下的/現實的 孩子

B.jpg

這是不少現代父母嚮往的典型,受到以「尊重、同理、傾聽」為本的教養思潮影響,照顧者努力學習發展心理學,嘗試接納孩子的本性,並提供探索的空間。不過父母會為了「許多的應該」而勉強、甚至否定自己,只希望能成為理想的母父。

這個組合容易出現爆走的小孩,及跟在旁邊不斷安撫、說理的父母。待小孩穩定下來,父母卻仍馬不停蹄的計畫與焦慮,好像怎麼做自己都不夠滿意。孩子應該是幸福的,如果照顧者能一直這樣撐下去的話。


C. 當下的/現實的 父母 vs. 理想的/期待的 孩子

C.jpg

這是大家很熟悉的類型,因為你我很可能都是這樣長大的。

有些照顧者很活在現實,不太自我要求,但不能說他們不認真負責,只是就認真負責。但要求他人倒是挺會的,總是有數不清的理由批評孩子,以愛之名要求孩子做到更好,但問題是當一個人邊發脾氣罵你不要發脾氣時,你很難學會不要發脾氣。不過由於照顧者不太自我要求,有時他們也會對孩子比較放鬆,孩子也能偶而負能量釋放,不需要一直活在完美親子的壓力下。

又或者照顧者心情平穩,不焦慮操煩,但對孩子很難滿意、或是無法表現出欣賞。雖不 逼迫,但孩子也感受不到欣賞與接納。


D. 當下的/現實的 父母 vs. 當下的/現實的 孩子

D.jpg

怎麼看起來有種整個家都在擺爛的感覺XD (開玩笑啦)。

這可能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理想互動,活在當下,重視自己的感受、也尊重別人。拒絕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動化思考,也不困在沒有根據、對未來憂心忡忡的災難性思考。接納、核對情緒,不趕時間、也避免過多的壓力…..很美對不對? 但老實說,我也不知道要如何落實在每天的日常生活…..如果生活遇到瓶頸,偶一為之大家輕鬆一下還挺好、也能感受到對彼此的關愛,但要如此這樣的每天互動,我也不知道那會是什麼景象?

---------
看完以上四種互動,也許你會看見自己家庭的一些影子,也會琢磨那究竟怎麼樣的互動才是最好的。而事實是根本沒有「最好的」存在,因為那可能只是專家的理想與猜測而已。

「醜爸,那你如何跟孩子互動?」

那是在一種介於「理想 vs. 理想」及「現實 vs. 現實」的綜合型,什麼意思呢? 我會給自己期待,也鼓勵自己做得更好,同樣的也會要求孩子。但我也學習、落實覺察每一刻的壓力變化、情緒波動的功夫,看看自己是處在情緒化的、被恐懼驅動的要求孩子,還是在關注孩子狀況的狀態下,邀請他嘗試?

「可是你怎麼知道孩子是出於自願的嘗試、還是只是為了討好你?」

也許吧! 我不知道,這題真正的答案就留給我的孩子們。現在,我盡可能地貼近他們的感受,陪伴他們看見自己的渴望,但讓他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這是我目前的極限,我接納自己的極限。

這篇落落長圖文,不是什麼學者理論,歡迎照你自己的意思調整、詮釋,只希望帶給你一些思考親子關係的不同面向囉^^。
 

喜歡本文請按分享~對醜爸專業服務有興趣的朋友,請參考醜爸懶人包來囉

FB專頁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ddyugly
最新課程一覽:goo.gl/mc1lWS
======
延伸閱讀:
為了尊重,我都不能「期待」孩子了?!
當孩子無法說到做到….
覺醒好難,不能學教養方法就好嗎?
父母請照顧自己的情緒,孩子也請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

arrow
arrow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