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天晚上和10歲老大在麵店,身旁一桌父母急忙忙用餐,好帶離在推車裡斷續哭喊的幼兒。看著看著,開始跟老大聊起以前我跟她娘怎麼從一隻帶到三隻,在外用餐的軼事。有在美國、在台灣,有飯還沒上直接打包,有媽媽自己吃完我跟孩子在外面閒晃,有硬撐半小時但菜還沒上只能先上DVD,有……不多說,你們一定都懂。
 
以前我也很怕吵到別人,更無法在嬰幼兒哭鬧聲中進食,每次都是抱著「吃到幾口是幾口」的心態在外用餐。
 
「醜爸,你不陪孩子玩嗎?」
 
一整袋的玩具、一整背包的書夠不夠? 不夠我還可以用牙籤、糖包、筷子套、信封、頭髮、髮圈、橡皮筋、杯墊…任何東西。
 
「醜爸,你不教孩子規矩嗎?」
 
什麼規矩? 吃飯的規矩? 他們懂,而且hen會。
 
「在外吃飯的規矩啊,你不教嗎?」
 
我教,也執行,但只到一定的程度。
 
我懂我的孩子,也懂自己。「出門在外用餐」是壓力,嘈雜的餐廳、漫長的等待、旁人的眼光、古怪的味道……而且出外用餐有時要跟不熟識的人,或者是活動結束之後孩子早已身心俱疲……。
 
我相信孩子如果覺得這環境舒服、他人狀況好,他會好好的;如果不舒服、狀況不好,那我要教他什麼? 教他「當你不舒服狀況不好時仍要忍耐」這件事? 也許吧,但可以不要每次教嗎?
 
我相信孩子在吵鬧不吃、想離座之前,已經盡力了。我會對話、邀請他們繼續留著,但若他們還是拒絕,我會停止所謂的教養,接受他的不喜歡餐廳、不想吃、不想坐在那裡,我們出去走走吧。
 
在外面晃著,孩子也許情緒依舊,或回到充滿好奇與熱情。有時我們坐在路旁發呆、氣力放空,兩人都想趕快結束這回合;有時安靜散步,觀察分享,再回到餐廳,再吃幾口,就睡著了。
 
也許孩子早已累到嚇到魂飛魄散了,我究竟要教他們什麼?
 
回頭再看看那對父母,基本上已脫離「外出吃飯如同作戰」階段的我,竟能對如此父母家庭有很多的包容。不是說我無條件支持他們讓孩子在餐廳哭號、吵鬧,而是除了包容,我其實也沒有什麼教養妙招。
 
我知道你們都好累,也相信你們努力過了,我能做的,也許是給予你們沉默的支持,相信你們在這一刻有不教的權利,全然接納不舒服、不自在的孩子。
 
被信任、被支持的父母,有能力知道該怎麼做的。
 
與你分享。
arrow
arrow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