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曾懷疑,究竟是自己的小孩太健忘,還是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? 


剛剛拿在手上的玩具,下一秒就不知放哪去了;千叮嚀萬交代聯絡簿要放進書包裡,第二天哭喪著連說被罰寫因為沒帶聯絡簿;一個月前才買五個髮夾,現在又抱怨說一個都找不到;責問東西在哪裡時,永遠都是一副「我怎麼知道」的一號表情,好像東西是父母弄丟的一樣…。


不是因為孩子記不住,而是爸媽什麼都記得!


多少次我們是邊唸著孩子,邊把找不到的東西交到他們手中? 對於擁有「什麼都記得」父母的孩子而言,「記得」似乎不屬於他們的「責任範圍」,反正最後爸爸媽媽一定會出手相救,一切就否極泰來啦!


當孩子哭喪著臉說「我找不到…..」時,父母不由自主想幫助孩子解決面前難題,可說是天賦的本能。畢竟,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,「滿足他們的需要」,不就是我們每日戰戰兢兢、不敢怠慢的大事嗎?「拯救孩子」不但是天性,更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連結的主要管道。隨著一次次驚嘆「媽媽/爸爸好厲害」,孩子從我們身上得到無比的信任、與安全感。

這樣的生活經驗,在孩子進入學齡期前,將漸漸產生變化。從 2 歲左右開始,孩子的「自主性」即啟動快速成長模式:他們不喜歡被管,覺得自己「凡事都能做」,一定要作主;實際上,卻又缺乏規劃與組織能力。此時,父母需1.持續地引導孩子培養責任感,又要2.在行為偏差時予以指導,甚至在最後3.出手相救、收拾善後


然而,在「三管齊下」的同時,父母卻容易習慣性地忽略最不容易的第1項任務。原因除了上述拯救孩子的天性外,我們「忘了孩子其實能做很多事」,因而剝奪了他們成長、自主的機會。


不重要跟討厭的事,哪記得起來!


由於孩子日常生活的許多 (如果不是全部的話)「任務」,都是由大人決定,因此他們很難感受到「事情的重要性」;也因為無法自己做決定,孩子總表現一副「意興闌珊」的模樣,更別說費心去記憶要做哪些事了。


例如,父母要求孩子要去上鋼琴課,但孩子總是不記得琴譜放在哪裡;上學時總忘記帶鉛筆盒,或鉛筆盒裡的文具從來沒有齊全過。


父母可以怎麼做?


1. 其實孩子很夠力!


六歲的孩童,在適當的引導下,幾乎能獨立完成生活中80%的大小事項,例如:洗澡刷牙、換衣選衣、整理書包、收拾房間、準備便當….等等。當找出在「能力」上沒問題的行為後,下一步就是要「還政於民」,讓孩子自己完成這些事沒完成的代價即是「自然的後果」,而非「無情的嘮叨」。例如,前一天餐碗沒拿出來洗,隔天早上就有遲到、甚至帶著臭臭的碗到學校的「苦果」。


如果父母把「不盡責」的後果以嘮叨、甚至處罰取代,則孩子終究仍以為那是父母的責任。「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嘛!」「你是不是想被處罰啊!?」這些話語都容易讓孩子認為「我是在滿足父母」,而非「經營自己的生活」。


放手吧,其實孩子很夠力的!


2. 支持/引導/鼓勵


由於挫折感經常油然而生,導致父母們在面對「失憶」的孩子時容易大動肝火,採取較多批評、負面的語言與態度。但培養責任感,需要的是長期的支持與鼓勵,讓孩子漸漸從日常生活中學習真正的獨立


例如,「善意的詢問」效果總是好過「慍怒的提醒」,請比較以下句型:


「功課寫完沒?」
          vs.
「你覺得今晚需要多少時間完成作業?」

「你該不會又忘了把餐碗拿出來洗吧?」
          vs.
「你剛剛把髒衣服拿去洗耶,我們一起想想看,還有什麼事沒做呢?」


答案應該很清楚囉。


3. 給他釣竿


當我們使用各式各樣的電子器材及 App 來管理生活時,是否考慮過也可以協助孩子利用「工具」來培養責任感呢? 可愛的桌上行事曆是聯絡簿的好伙伴,計時器則協助孩子有效的分配時間,時鐘則是建立基礎時間管理能力的好幫手。


另外,有些家長也會利用白板來當作與孩子溝通的橋樑。例如先寫下今日代辦事項 (調皮的語氣加上可愛的圖案),請孩子完成後自行打勾。每日可設下 1~2 次的時間點來確認進度,未辦事項以「善意的詢問」提醒;若最後還是「未完成」,就需自己面對後果囉~。


4. 允許犯錯的空間


當我們聽到自己的父母叨唸我們一些從小養成、但被他們改造失敗的習慣時,心裡應該很不是滋味吧?


「鞋子擺好不然會踢到!」(OS: 那是你遜咖,我就不會踢到…)
「吃完飯碗盤快收好!」 (OS: 等一下會少塊肉嗎?)
「妳還在咬指甲喔!」(OS: 念幾十年了不煩嗎!!)


這些長輩至今還在嘮叨的點,可能與當初「急就章」的心態有關:由於希望孩子儘早養成好習慣、負起責任,因此顯得嚴格,甚至缺乏同理。被強迫與巨大心理壓力下,我們無法以自己的速度及方法學習,內心深處自然產生強烈的反抗,這樣的反抗導致怎麼樣都學不起來、或是無論如何都改不了舊習慣的情況


在面對我們自己的孩子時,除了多使用引導、鼓勵等正面積極的方式外,也請儘量給予孩子們犯錯的空間。犯錯,可能是因為他們正嘗試著以自己的方法來學習。這樣的學習雖然緩慢,然而一旦完成,確是終生受用


根據孩子的能力,以自然後果取代嘮叨指責,透過正向語言及小工具鼓勵孩子持續嘗試,並允許他們犯錯。


自主性與責任感悄悄結合時,「健忘」再也不是問題囉! 


與您分享~^^。


6057415565_b3ecdc5af8_b

 

in媽咪育兒新知授權轉載原文出處【不是孩子記不住,而是爸媽什麼都記得?! 

喜歡本文請按分享~對醜爸專業服務有興趣的朋友,請參考醜爸懶人包來囉 

FB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ddyugly
討論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39924159549560/
======
延伸閱讀:
我不難搞,只是意志過人! 
還好記得跟你說故事 
《龍貓》告訴我的教養事! 
大安森林公園暴走爸!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醜爸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